中央金融工作会议10月30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。本次会议首次提出“金融强国”的崭新概念和战略建设目标。
会议强调,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,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,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。
金融强国战略需要在全球范围发挥中国体系的两大功能(两大焦点):价格发现,具有全球市场资产定价权,进而对全球资源优化组合到中国经济体中来。价格发现可通过物权、债权、股权、期权、汇权(率,独立货币政策)等五权来实现。
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通过两条主线,即价格改革和股份制来推行,通过市场化、法制化、国际化,力求实现金融体系价格发现的功能和优化整合全球资源目标。
因此,金融强国战略,只有实现上述两大功能,才能实现中国经济体血脉通畅,在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推动的产业升级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,进而实现价值规律三要求。
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价值创造理论,生产同样质量的产品,科技创新水平越高,生产产品的时间越少(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),成本越低,价值创造的能力越强,越有可能在价值实现过程中,通过内循环转移其他企业的剩余价值,或通过外循环转移其他经济体的剩余价值。这是因为,在现代经济运行中,科技创新从理念创新、工艺创新到产品上市,均离不开金融资本通过产业链或供应链的创新支持,因此金融创新是价值创造的高地,在提高整体经济效率基础上提升经济效益。
根据马克思主义资本循环流通理论,所有企业的产品或服务都需要通过内循环或外循环实现销售(惊险一跃),才能由产品转化为商品,产品内含的价值才能转化为利润。在全国统一大市场或全球化市场中,金融创新是促进市场创新,进而促进价值快速有效实现的平台,提升客户效用和扩大消费者剩余。
根据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分配理论,占据剩余价值分配高地的是具有科技创新先行的企业或经济体,科技创新先行者在行业、产业和国际比较中,只有以低于全球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下生产产品与提供服务,才能将高于全球平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企业、产业或国家(经济体)的剩余价值转移过来,从而在国际比较优势中,获得最大效益。
当前,美西方发动的科技战,是为了遏制中国经济整体创新能力即价值创造能力;美西方发动的贸易战,是为了阻断中国经济的外循环即在全球市场的价值实现能力;美西方发动的金融战,是在科技战贸易战双重战略下,打压中国经济体在全球的价值分配能力。
为此,面对美西方遏制政策,为金融强国战略的实现顺利,建议通过政策、资本、管理、技术、产品、市场、品牌和资源等八大智本型创新,才能全面突破逆全球化形势阻遏,实现“一带一路”战略倡议的“五通”,即政策沟通、设施联通、贸易畅通、资金融通、民心相通,重组重构外循环的蓝海市场,实现内部金融创新与产业创新、市场创新的和合共生,突破美元霸权对全球资产定价权的垄断,实现中国金融资产的全球定价权,提升中国金融在全球资源的优化组合权,实现全球价值分配过程中剩余价值向中国经济体转移。
因此,金融强国推动科技创新,推动市场创新,对外跳出修昔底德陷阱,对内防止塔西陀陷进,跨过地产明斯基时刻,预防流动性陷进,在全球范围形成有利中国经济体的价值创造、价值实现和价值分配的战略需要,也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战略需要。
作者:李国旺/浦江金融论坛秘书长
本文来源:中国金融信息中心 陆家嘴金融网